研学旅行对于中小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有哪些?

时间:2020-04-17    来源:本站    作者:李老师
  我国研学旅行从试点到推广,呈现出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随机性变为计划性、少量参与到广泛参与的态势,成为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中,研学旅游产品被视作未来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
 
  根据教育部的教育统计公报,2016年全国共有小学在校生9913.01万人,初中生在校生4329.37万人,普通高中生在校生3970.06万人。除掉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中七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外,适合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数超过1亿人。业内专家估计,我国研学旅行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对于中小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有哪些?
 
  (一)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夯实知识的纹理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研究式学习与旅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游历祖国山川风光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直观地学习地理与其他知识,将老师课堂的讲述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活技巧、交际能力,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
 
  (二)研学旅行能增强和坚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德树人。而研学旅行恰恰另辟蹊径,以开门办学姿态让学生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种游历活动正是让中小学生增强和坚定对“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的绝佳契机。
 
  从研学旅行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剖析,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这一点恰恰暗合了顾炎武提倡的“合学与行”和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
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的意义
 
  (三)研学旅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竞争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互相切磋、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使学生共同进步。在“应试教育”之下,学校教育无法逃避“分数”竞争。这导致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师生因“分数”而焦虑、敏感、不适、疲惫、煎熬,从而互相保密、互相歧视、互相嫉妒、互相隔阂、互相防范。
 
  而借助研学旅行的契机,大家一同走出校门,奔赴自然,深入乡土民俗,感受文化历史,感怀经济社会发展,以愉快的心境,通过以游兼学、学游相济的方式,开阔视野、增智启慧、涵养德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因追逐“分数”而产生的“学习竞争病”。
 
  (四)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
 
  由于平时教学中教师一直担任着一种“严父”般的角色,虽是三尺的距离,却有着天上与地下的差隔,学生对老师的敬畏远远大于亲近,进而导致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
 
  在学校时,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来了解学生,而在游学过程中,教师穿插授课,融入学生集体,以平等的交流换得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同时也使得老师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了解,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同学在生活中的优缺点,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师生之间朋友般融洽的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方面,而研学旅行恰好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关系。推荐阅读:中小学生外出研学旅行危机和紧急情况处理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