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参加研学旅行?

时间:2018-03-12    来源:本站    作者:秋叶

今年上半年以来,“研学旅行”这个词渐渐热起来。前几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在浙江一个三线城市读小学,不久前学校组织全年级的同学去北京进行了5天的研学旅行。在他记忆中,孩子已经读了6年书,这是唯一一次由学校组织的,孩子集体去外省旅行、学习的活动。他感叹:学校的胆子大起来了!

这位家长的感受没有错!今年年初开始,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而且不仅是学期中,今年暑假,有许多学校也安排了孩子的研学之旅。

那么,究竟什么是“研学旅行”,它和以前就有的游学、夏冬令营有何区别?

研学旅行的兴起,和去年国家的一纸文件有关。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11家部委发布促进“研学旅行进入中小学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支持研学旅行,文件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校来说,这无疑是解开了套在头上的“紧箍咒”。研学旅行逐渐由以前的羞羞答答到“登堂入室”,更多的校长开始正大光明地推动起来。

孩子参加研学旅行有什么好处呢?

在这里,我想分享下自己的亲身体会。

说实话,原来我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也有一些保留:旅行,可以和家长一起,为什么要劳师动众,由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来组织呢?

今年3月份,我陪同诸暨一所中学的孩子去北京研学旅行,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游览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和欢乐谷等景区和博物馆。

我们举行了模拟北大开学的典礼,孩子们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真正的体验一次到北京上大学,感受一次真正的金榜题名。

在中国科技馆,孩子们了解科学家克隆多莉羊的过程,探究宇航员在太空的食、宿、行。这一刻,我慢慢感受到了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

孩子为什么要参加研学旅行
来自浙江诸暨的学生研学故宫建筑

集体生活的意义

首先,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种形式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岁月中非常珍贵的记忆,集体生活培养出来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需要遵守作息规律: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出发;在一个景点停留的时间;晚上还需要讨论、学习,针对一个共同的课题或者一个任务,团队成员要配合默契,分工合作;而这些“项目制学习”是在祖国美好的河山间,在愉快的旅行过程中间完成,这就是研学旅行“寓教于乐”的意义所在。

个人价值的体现

不仅是团队观念在研学旅行中得以强化,而且,一次策划有力、组织得当的研学旅行也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我参加的这次3月份的研学旅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有的是生活组成员,负责后勤服务;有的隶属宣传报道组,每天要当“小记者”,及时采访报道;有的是活动策划组,需要根据每天的活动路线,策划各种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有的是导游组,需要写导游词,每到一个景点,还需要给同学们讲解。

那天,导游组的一位男学生告诉我:他昨天晚上查资料,写导游词到了十一点,室友说他:“把导游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从这个13岁小伙子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责任和担当,这不正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想千方百计教会孩子的吗?而这名男孩就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学会了。

研学旅行的意义正在于此:让孩子在真实的社会中去锻炼,在有设计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和担当精神,让他们在压力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定的任务,践行自己的责任,这种艰苦奋斗的过程,责任意识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中高考改革,其中的一个核心出发点就是希望改变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每一名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和未来的职业选择、人生发展联系起来。

研学旅行正是适应了这一改革需求。也许,正是看到了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国家才最终下决心推动它进入中小学。推荐阅读:北京文化名校主题研学。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