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荣宝斋非遗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

时间:2020-12-10    来源:本站    作者:秋叶
  1.活动背景
 
  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雅意得名,至今300余年。拥有“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2006年,“木版水印技艺”正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装裱修复技艺”正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宝斋是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2007年,荣宝斋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百年品牌”;2011年,被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本次活动通过探寻荣宝斋,了解文房四宝,学习木板水印、拓印、线装书技艺,借助社会实践的形式,学习归纳总结,通过亲身体验,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最终实现边走边学的教育目的。
北京荣宝斋
 
  2.活动亮点
 
  (1)了解“中国十大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百年品牌”
 
  荣宝斋的历史发展;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雅意得名,至今300余年。1950年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挂牌,1952年荣宝斋成为国有企业,并以郭沫若题词“荣宝斋”为标准商号字样沿用至今。
 
  专业讲师深入讲解百年荣宝斋历史:讲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荣宝斋介绍视频、图片、文字、实物资料学习荣宝斋发展历程
 
  (2)了解文房四宝与荣宝斋的历史渊源
 
  荣宝斋堪称书画家的“好后勤”,纸、墨、笔、砚是每个书画家的必需品。这些精致应手的商品,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著名书画家、海内外顾客的一致称赞。可以说,荣宝斋卖的每一样东西都不是流水线上出来的,而是荣宝斋精心为使用者监制和定做的。也正因为如此,荣宝斋的产品在书画家圈子里是很有信誉的。
 
  学习文房四宝制作工艺:参观齐聚全国优质纸、墨、笔、砚的荣宝斋,体会荣宝斋的文化历史地位;
 
  体验毛笔制作:学习毛笔的发展和演变,了解毛笔的制作过程,学习毛笔的分离及其特点;
 
  探寻墨块描金技艺:学习墨块制作工序,了解墨块的分类和保护方式。体验墨块描金的过程。
 
  (3)追溯中国传统书籍装订形式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北南宋而鼎盛。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到背包装,宋以后出现了线装书。在线装之前,书籍是以包背的方式装帧,但是在翻书时很容易受到拉力而断开,造成书页散开,因此,在明朝中叶后,线装渐渐取代了原先的包背装,之后更是远传至日本、朝鲜及西方国家。
 
  走进科技时代,数位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也改变了阅读的习惯。数位阅读有其不可取代的即时性与便利性,但也并未让我们遗忘纸本的美好。反而更能凸显出实体纸本存在的价值,加上设计师在书籍设计领域方面的耕耘,让现代实体书册的封面设计、装帧、内文排版更加受到重视。
 
  学习线装书的制作工艺,动手实践操作线装书:讲解线装书的制作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线装书制作,作品可带走。
制作线装书
 
  (4)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从《竹书纪年》《尚书》《论语》《道德经》到二十四史,从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墨子、韩非子到文学、史学、哲学、经学、医学等,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从精卫填海、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到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天人合一,都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希腊等文明古国中,有的衰弱了,有的落后了,有的断代了,有的消亡了,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一直延续着创造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深入探索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参观学习木版水印的发展历史,学习勾描、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个木版水印的作品,作品可以带走
 
  动手实践操作拓印技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幅拓印作品,作品可带走,优秀作品可制作成展示品展示在学校
 
  3.课程安排
 
北京荣宝斋研学实践活动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