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研学旅行深度分析:基地是载体,内容是根本,关键在导师

时间:2021-01-26    来源:未知    作者:秋叶
  爱尔兰诗人和散文家叶芝曾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协作能力,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研学旅行应运而生,并成为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学旅行分析
 
  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研学导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
 
  研学营地——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
 
  研学旅行深度分析:基地是载体,内容是根本,关键在导师;
 
  1.研学旅行基地是载体,内容是根本,关键在导师。
 
  2.素质教育强调家庭影响,亲子游也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教育”,要实现教育和旅游的核心元素跨界融合。
 
  4.研学旅行不是旅游。要避免“只旅不学”“多旅少学”的现象。
 
  研学旅行市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目前国内研学旅行的组织力量主要为旅行社和研学机构,还存在“拉市场”、导帅不专业、课程目标不明确,主题选择不清晰等问题。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提出:研学旅行产品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设计研学旅行产品。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对各组织机构来说,要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强调体验的产品,丰富研学课程内容,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同质化”,注重内容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同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要按学段制定差异化课程,培养重点有所区分。
 
  行业步入正轨,专业人才稀缺,研学导师将成为团队专业化的关键核心。不同于一般导游,研学导师需要更加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讲解技巧。研学项目很多都具有科普的性质,需要结合历史、地理、生物等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并能加强趣味性吸引学生互动参与。此外,标示标牌系统也应根据研学基地的特性进行创新设计,以浅显趣味的语言和图示展示科学知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我国,研学旅行涉及四大管理组织方:
 
  首先,以家庭为单位,家长是研学最基础的组织管理者。
 
  其次,教育部门和学校作为研学旅行的发起者,要全面深化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制作达标的研学手册,对研学机构和基地制定完整的评价体系。
 
  第三,研学机构作为研学旅行的组织者,更需加强行业规范,落实资质认定,加强政策扶持,聚集高素质行业人才。
 
  最后,研学基地作为供应方,承载着研学旅行的核心内容开展,需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
 
  在研学旅行组织管理过程中,安全是最关键的方面。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对研学基地、研学机构设施等进行安全评估;对研学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对学校教师、研学导师进行安全培训;对学生进行行前安全教育;严格制定应急预案;各行业部门制定针对研学旅行的规章制度。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