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研学旅行中有什么作用?

时间:2020-05-11    来源:本站    作者:李老师
  教育部等11部门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即对中小学开展的研学旅行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许多学校开始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之中。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外教育课程,本身兼有环境教育或生态教育与知识教育之双重作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而教师作为学校研学活动的直接研发者、执行者和评价者,其对研学活动的整体把握水平最终决定了研学旅行的质量。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随着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开始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依托于特有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习俗进行课程开发。而研学旅行教师利用其个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沟通技巧,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研学旅行的精神要义,丰富学生思想内涵,发展学生个人素质,是保障研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很多教师的思想从以前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转变。
 
  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校本活动课程,对于国家和学校来说,可以借鉴的资料都很少,这就更需要奋斗在一线的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开发中来。通过收集研学旅行的经验反思,结合学生的学龄特点和活动主题一次次改进和完善课程。
  研学旅行独立于教室之外,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需要教师在地方资源的依托下,结合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习俗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总的来说,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研学旅行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将学习空间从教室拓展到自然和社会之中,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宽广的环境,使学习者的身体和意识得到了尽情的解放。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从教室的封闭空间到校外的开放空间,教师需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学生解决迷惑,还要根据设计好的研学读本让学生在游览过程中激发潜能,回答研学读本当中的问题,最终游有所获。研学旅行之后,教师要做好课程总结,把研学中所遇到的教育问题和情境归纳处理,为下一次的研学旅行设计更优化的线路。
6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