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遗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内容

时间:2020-02-11    来源:本站    作者:李老师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凸显首都历史文化价值,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北京非遗说”栏目旨在传播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领读者了解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北京非遗主题研学课程内容:
 
  一、北京非遗研学之毛猴制作:
 
  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猴子作为自然界的小精灵,它的机敏、活泼,透着一种天然情趣。这里讲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品,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北京非遗主题研学之毛猴制作
  毛猴造型夸张拟人,通过幽默活泼的肢体语言,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写实性地再现中国风土市井文化。毛猴艺术品题材多样,注重叙事,寓意丰富。多表现传统吉祥语或日常生活片段。
 
  二、北京非遗研学之皮影戏:
 
  皮影艺术是现代影视和动漫的起源,是一项集绘画、雕刻、表演、口技、音乐、魔术、传说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民间俗称"驴皮影",被誉为“百戏之母”。传说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遗!
北京非遗主题研学之皮影戏
  皮影是一项综合艺术,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能锻炼学生动手、动嘴、动心、动脑、动眼,五官连动。通过表演,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编创能力和团队意识!愿皮影的趣味性,让学生们从小爱上民间艺术。
 
  三、北京非遗研学之宫灯制作:
 
  北京宫灯是皇家宫廷御用的装饰照明灯具,于清末后传入民间。北京宫灯制作精美,选料细致,是宫廷文化和艺术的结晶,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制作水平。清朝末期,北京宫灯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牌。
 
  如今的北京宫灯如同其他许多民间传统工艺一样,面临着老工艺者年龄越来越大而又缺乏传承人的问题。北京宫灯进入了第二批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研学营员跟随老艺人,体验宫灯的组装、描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北京非遗研学之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所以称为“脸谱”。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
北京非遗主题研学之京剧脸谱
  脸谱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美术性脸谱。这类脸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在石膏材质的脸形上,用绘画,编织,刺绣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脸谱制品,这类脸谱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另一类是舞台实用脸谱。这类脸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的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和纹样的脸谱。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地区古老且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从来不是城市的附庸,更非累赘,而是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依然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技艺传承的审美寄托,是城市的无形“招牌”。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北京、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金名片”。历史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样也赋予了保护历史、传承文化之责。如何让古老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保护非遗无疑大有可为。
62.9K